当前位置: 首页 > 画廊

环球即时:“去美元化”席卷全球,多国终于出手,美元面临致命一击!

发布时间:2023-04-09 01:05:17 来源:小白读财经

全球“去美元化”愈演愈烈:

2022年3月,俄罗斯向欧盟成员国等“不友好”国家和地区供应天然气时将改用卢布结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3年3月29日,巴西与中国达成协议,不再使用美元作为中间货币,而是以本币进行贸易结算。

3月31日,东盟各成员国同意在该地区加强本地货币使用,并减少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对当前国际主要货币的依赖。

4月1日,印度和马来西亚已同意用印度卢比进行贸易结算。

同样是4月1日,俄印两国已经实施卢布-卢比贸易支付机制。

3月28日,中国海油与道达尔能源通过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平台完成国内首单以人民币结算的进口液化天然气(LNG)采购交易。

此外,《欧洲时报》近日报道称,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正逐渐在贸易结算或投资中转向使用人民币。

多国贸易结算和国际储备近期不断去美元化,速度之快这年历年来少见。就连马斯克也不得不感慨:

这是严重的问题,美国的政策过于强硬,使其他国家都想抛弃美元。

马斯克说得很对,近期去美元化潮完全是美国咎由自取。

去年俄乌冲突后,美国冻结了俄罗斯央行的美元储备,限制了俄罗斯的美元业务,并将俄罗斯被“踢出”的SWIFT。美国将美元武器化推向顶峰。美元作为自由货币的信用彻底丧失。

一个国家的货币是否能成国际主流货币主要要三个条件,一是经济实力,二是在全球的贸易份额,三是货币的自由化和全球化。

美国GDP在全球占比从1960年的40%下降到目前的25%,美国也已经从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宝座滑下,但美元在国际储备货币当中占比依然达到60%,在结算货币中依然达到41.1%,这和它的经济实力不匹配。

现在支撑美元作为第一大货币估计只能是两个,一是美元自由化和全球化。二是使用美元的惯性思维。

现如今在美元信用逐渐丧失的情况下,一些资源大国正在成为去美元化的主要推手。比如俄罗斯、沙特、巴西、阿根延等。

众所周知,美元霸权体系之所以能确立,与石油美元息息相关。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黄金与美元脱钩,美国把目光顶上了石油。1974年美国和最大产油国沙特签订协议,协议规定沙特出售的石油以美元计价,卖石油所得的收入用来买美国国债。作为报答,美国向沙特提供武器,成为沙特的主要武器供应商。

由于当时石油是主要贸易产品,且沙特又是主要产油国,所以各国的石油交易或者其它贸易不得不采用美元计价。

当时大量的国际贸易商品进入美国,换取了美元,美国又通过发行国债的方法让这些顺差国购买美债,美元又回到了美国,形成了“美元-石油-美债”的铁三角,非常牢固。

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资源国开始“去美元化”,“美元-石油-美债”的铁三角受到了考验。

美联储数据显示,截至3月22 日的一周,外国官方持有的美国国债减少了 760 亿美元,至 2.86 万亿美元,这是自 2014 年 3 月以来的最大单周降幅。

多国大量减持美债,一方面是美联储加息接近尾声,国债收益率很难继续上升。另一方面是美元武器化后,各国央行外汇储备追求资产安全,从单一的美元转化到多元化配置,同时增加黄金的配置,乱世买黄金就是这个道理。

近期出现的“去美元化”浪潮说明这么一个道理,世界早已从“一超多强”过渡到多级化发展,但这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上。从美元角度,美国仍然是霸权,现在去美元化浪潮开始出现,说明世界已经全面从“一超多强”向多级化世界过渡。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艺术头条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0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